线上教学优秀案例(2) |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于“录播+直播”的课程线上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5-18 浏览次数:


     
   

   

   

【前言】目前我校在线课堂教学如火如荼,老师们在各大教学平台化身直播高手”“网课达人倾心打造精彩课堂,有效保证了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线上教学模式,培育和打造线上金课,发挥优秀案例引领示范作用,教务处通过此专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总结在线课堂教学经验,展示在线课程建设成果,供老师们参考、学习和借鉴。

【本期分享】音乐学院余畅老师:隔空舞动,一线相连——基于“录播+直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线上教学实践探索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时:64学时,每周4学时

授课教师:余畅

授课班级:18级舞蹈学(师范)班(32人)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属于舞蹈师范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按照舞蹈专业学生四年的学习时间,选取了汉族的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山东秧歌、云南花灯和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傣族,共计六个民族九大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设置并教学。通过单一动作元素训练、短句训练、基本动作组合训练、综合性训练组合等方式组成,既满足了教学内容多样性,也注重教学进度中的脉络。使学生通过学习,在肢体协调性、舞蹈表现力、节奏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并且对中国较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形态特征有较强的把握。在提高舞蹈基本素养、鉴赏能力、教学能力的同时,让舞蹈师范专业的学生尝试对各民族舞蹈进行创编,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站稳讲台,兼顾舞台”的“一专多能”综合素质,为其今后从事舞蹈教育教学相关事业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课程特点:本学期主要内容是维吾尔族舞蹈的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洒得开”的风格特点;准确把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等能力。

重点:突出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动态、神态、动感、力感、质感等表现力。

难点: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附点,脚下步法要做到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灵活变换,同时要求膝部运用松弛有度,微颤的动律贯穿始终;达到在流动中快速的旋转,在旋转中骤然止于在舞姿造型上的动感特点。


 


二、在线教学方案  

 

3月2日起,我校的网络课堂便在各位老师不断的摸索中推进,在学生们积极的配合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多样化合理的授课平台是保障课程顺利开展和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本课程多方位开展“互联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全面利用网络平台的“视、听、说”进行线上授课与讨论互动,运用课上网络直播平台搭配课后App、小程序等进行疑难解答的教学方案。针对舞蹈类课程,其实践性在网络课堂开展之初较为令人担忧,由于舞蹈动作的延展和舞蹈内容具有跳、转、翻等一系列技术性难度,需要学生有一定合适起舞的场地,同时该场地还必须具备较好的网络信号,才可以达到观摩学习。因此,考虑到舞蹈教学存在的诸多不可控因素,舞蹈课堂的开展需要多种网络教学软件的混合式运用。

(一)线上教学的前期准备      
     

1.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准备

本课程选用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维吾尔族舞蹈基础训练教材-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的视频教程中的舞蹈组合进行教学,该视频中表演者均为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和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较强,有助于学生隔着屏幕学习时,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在维族基本手位手型和维族技术技巧教学这一环节,则借助“中国大学慕课App”里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中《维族舞蹈技巧》篇章的视频作为辅助讲解。2018级舞蹈师范班共32人,男生2名,女生30名,因此教学中需要分开设置内容。余畅老师针对男生和女生的维族舞蹈动作特征,提前进行教学组合进度的合理划分,并采取直播形式教授舞蹈组合。为保证直播课能顺利进行,余畅老师提前将每一章节的教学视频内容下载好,并以“单一动作教学”、“短句练习”、“基本动作组合”、“综合训练组合”依次分类,保存于电脑桌面,并于每堂课提前10分钟进入课堂,以确保直播时画面和声音能流畅。

2.授课平台的选用

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余畅老师在教学开展初期,尝试了“企业微信会议”、“腾讯会议”、“微信视频会议”等方法进行试验,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网络条件参差不齐,长时间的视频会议常常出现卡顿、掉线、画面不清晰等问题,最终经过多次尝试,师生共同敲定了“腾讯课堂”作为上课的主要平台,结合“微信小打卡小程序”、“腾讯会议”作为疑难解答的辅助教学工具。余畅老师也根据该课程在“腾讯课堂”建立了“余畅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以方便学生在第一时间准时准点进入课堂学习。

“腾讯课堂”教学平台有别于“腾讯会议”的是,没有直接面对面的语音功能,但其显著的优点在于:

(1)画质清晰、柔和并存,有利于学生长时间观看不易疲劳,提供了互动平台,学生可通过“文字对话框”随时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也可以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2)学生进入平台后可以按照自己真实姓名及学号进行备注,老师可以在平台上清晰看到进入课堂的学生情况,课堂观看时间,该平台会有非常详尽的记录,确认到每个学生的观看时长,同时方便老师课后审查;

(3)该平台的功能设置非常合理,具有“画中画”、“分享屏幕”、“播放视频”、“签到”、“举手”、“送花”等功能,不仅仿真了线下课堂的许多环节,还可以有效增加师生互动趣味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如图1—图3所示)

除了“腾讯课堂”,余畅老师课后还着重运用了“微信小打卡程序”辅助教学,有效地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该小程序的优点在于:

(1)老师可以提前将所要教学的视频和图文内容分享至小程序上,供学生提前预习;

(2)学生可通过该程序,上传自己的学习视频,并在作业反馈的同时给老师留言,将不理解的知识进行提问,老师可通过视频、语音、图文等方式给学生进行答复;

(3)该程序每日都会将学生打卡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并对学生的打卡时间进行排名,有利于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图1  教材、平台选用及舞蹈课堂设置情况

图2  课后考勤表的生成情况

图3  “腾讯课堂”平台页面功能显示情况

(二)线上教学的基本思路          
         

1.小打卡程序——课前预习

教师提前1-2天在“小打卡”程序上分享即将上课的视频材料、背景知识、理论相关知识等,让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上课时候可以更加从容地接纳新知识。并根据小打卡的统计情况,定时督促学生。这一小程序有点类似道尔顿制的核心特征——“工作薄”(学习契约)。将每个学生按照自身的进度进行学习的计划,详细记载各学科或学科单元的学习分配,可以顺序学习各个学科,也可以各个学科交替学习。一个月的契约全部完成之后,再转入下一个月的工作薄。在“小打卡程序”中,教师提前将学习内容按照“工作簿”分类保存,并设置打卡时间,通过“微信”分享给学生,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打卡学习。(如图4所示)

             
             

图4  “微信小打卡”程序上的教与学

2.“腾讯课堂”网络平台、“企业微信”平台——线上教学

(1)余老师会在每次上课之前,提早5-10分钟在企业微信”平台通知学生们进入课堂;并于课后在该平台将当日课后作业在群里进行再次强调和提醒,以防学生因为网络问题没有听清。

(2)《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一周2次课,每次2课时。因此一般第一次课上,余畅老师会采用原教学视频配合“画中画”教学,清晰讲解每一个舞蹈动作,将男生和女生的维族舞蹈动作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不定时提问回答,检查每个同学的理解情况,同时反观自己教学细节。

在每周第二次课上课的前一天,余畅老师会将所有学生在“小打卡”程序上的学习视频进行下载,整理出学生“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用“VUE”视频剪辑软件进行拼接,耗时大概1-2小时(根据每堂课学习视频长度变动)导出后,放置电脑桌面。并在第二天“课堂”上运用“腾讯课堂”中的“视频播放”功能进行展示,详细解析每个同学舞蹈动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朋辈教育”理念,让学生互评,在督促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舞蹈师范专业的学生产生“教师意识”,知己知彼,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做到熟练操作并运用“腾讯课堂”这一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所有功能,并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每堂课的舞蹈动作教学工作。(如图5-图6所示)

           
       

       

图5  “企业微信”课前课后提醒和“VUE”视频剪辑效果

       

图6  “腾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观看图像显示情况

3.“腾讯会议”、“微信”、“小打卡程序”——作业回馈、疑难解答

所谓在线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疫情期间,舞蹈专业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环境远不如在校期间教师“手把手教学”方便快捷,但可贵的是,舞蹈系师生在这个特殊期间,精神上高度统一,行动力可谓拧着一股绳,通过重复录制、反复练习、多方位交流,同心协力地克服每一个看似特别难以逾越的关卡。

为督促学生课后的学习自觉性,余畅老师采用“微信小打卡程序”作为课后练习的主要教学辅助工具,这一方法得到学生一致肯定,配合度较高。(如图7所示)

图7 师生在“小打卡程序”及“微信”上的教与学

(三)课后总结与反馈          
         

1.认真检查考勤记录:根据每堂课“腾讯课堂”平台自动生成的考勤表和“小打卡程序”统计数据,教师详细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长和打卡情况。

2.通过视频、语音为学生提供解答:余畅老师会根据每堂课学习组合中的动作难点,亲自录制单一的示范视频,观看学生学习视频后,以“标注”、“圈画”等方法标出学生出现的动作误区,结合教师视频讲解,及时解决学生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通过小打卡上定期的数据统计报告,教师认真整理,总结问题,并深入了解学生整体和个体的问题或困难,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图8所示)

             
             
             

图8 “小打卡程序”数据统计及教师的视频讲解

3.及时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及个别问题:由于“腾讯课堂”教学平台属于单方向直播平台,学生只能通过文字与老师“对话”,为了防止长时间无面对面交流而遗留的问题,余畅老师会通过“腾讯课堂”和“企业微信会议”,每隔2-3周与学生视频会话,更近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将舞蹈动作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强调,通过学生的心声,知晓学生需求,也及时调整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做到每个学生都关注到,每个人都有进步!(如图9所示)

       
       

       

图9  师生通过“腾讯课堂”和“企业微信会议”定期“面对面”交流


   



 

三、体会与感悟  

 
(一)打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舞蹈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舞蹈人才成为广东许多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而知识与技能并重、品德与技能并修、策略与文化同行正是舞蹈师范专业学生亟待提高的综合素养。对于舞蹈专业师生而言,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的考验下,“网络课堂”可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在于如何隔着屏幕传递并教授“肢体语言”,而“机遇”是这一上课形式恰巧成为舞蹈专业学生补充理论知识的有利途径。舞蹈生平时上专业课程都是在舞蹈练功房,每次上课,都是以模仿教师动作为最终目的这一学习心态完成专业课程,即使老师在上课前有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进行介绍,但是学生极少主动在课后花时间对每个舞种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因此,许多舞蹈专业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脱节的。但我们深知,理论指导实践的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余畅老师会在每堂课上课前,都会将理论知识先进行讲述,通过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舞蹈学习,并在理论知识中了解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背景及风格特性,在学习舞蹈动作时候,更好地感知和体现出该舞种应有的独特韵味。(如图10所示)

图10 理论知识PPT页面

(二)“视、听、说”全方位把控          
         

网络教学已经实施了8周,各式各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和课例近期形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运用新颖的观念和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压力、动力、活力的转接中接受新知识,形成活跃的思维,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也从舞蹈学科的特殊性出发,促进学生动态学习与静态学习穿插,在理论方面立足文本,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在专业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精准的意识形态。“看得见”的舞姿,“听得见”的知识,“说得清”的交流,这样才能从“视、听、说”三方面全方位把控好教学的整体性,在较高效率下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如图11所示)

图11 学生课后作业及教师解答截图


       
(三)“以生为本”鼓励式教学法          
         

网络课堂教师可以保证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而学生的学习状态却一切靠自觉。隔着屏幕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目不转睛地全身心投入课堂,所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同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提问及鼓励成为了最佳互动模式。其中包括以下几点:(1)突破薄弱环节,鼓励是“良药”(2)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3)课上“当众”表扬,“分层”激励。教师应具备“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找准学生的特征,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多鼓励其理论知识的提升,动作以“精确有质感”来要求;对于专业能力较弱的学生,多以如何做“会更好”作为提醒,并肯定其做得比较到位的部分,鼓励其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从而确保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妥善处理,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在此,特别感谢“小打卡程序”拥有“排行榜”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知己知彼,在对比中形成多练习的自觉性。(如图12所示)